太行山西麓,群山环抱之中,马齿岩寺静卧其间。晨雾弥漫时,古寺的斑驳壁画与沧桑梁柱若隐若现,似千年岁月的缄默见证者,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绵延。
马齿岩寺,又名樱桃寺,集宋金木构、清代壁画与红色记忆于一身,凭借“古建筑+革命旧址”的独特身份,于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璀璨地标。
金代遗构的建筑华章
马齿岩寺坐北朝南,现存一进院落,占地约1767平方米。其中,中殿为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遗构,是寺内的建筑瑰宝。其单檐歇山顶设计,斗拱雄浑,梁架古朴,被建筑学界誉为“宋金木构活化石”。
中殿的“移柱造”结构尤为精妙。古代工匠为扩大礼佛空间,将前金柱向两侧位移,并施以内额,巧妙化解了空间与承重的矛盾。这一技艺体现了古人对建筑力学与空间美学的深刻理解,为研究中国早期木构建筑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寺前两株古松,如忠诚卫士,历经千年风雨,见证古寺兴衰,守护着这片文化厚土。
世俗与神圣的交融
踏入正殿,东西山墙与后檐墙的60幅清代壁画映入眼帘。这些壁画以连环画形式,展现了释迦牟尼从受孕到涅槃的一生。其画风独特,虽描绘佛传故事,却充满人间烟火气。“降魔成道”中,魔军形象诙谐;“四天王献钵”里,力士憨态可掬;“仙人献宝”时,珊瑚如意造型稚拙。
这些壁画采用矿物颜料绘制,历经三百余年仍色彩鲜艳。专家称,民间画工将佛法故事绘成百姓易懂的画面,是佛教“中国化、民间化”的生动体现,为研究古代民间艺术和宗教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堪称“地上敦煌”的珍贵遗存。
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
近年来,马齿岩寺因独特壁画在社交平台声名远扬,成为热门打卡地。平定县顺势推出“跟着壁画去打卡”主题线路,并上线AR小程序,让游客深入感受壁画魅力。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安海认为,壁画体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文化智慧,应启动数字化保护工程,建立高精度影像档案,并开发文创产品,让古老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马齿岩寺,是珍贵文物,更是“活着”的历史教室。它见证了千年岁月变迁,承载着厚重文化,激励着人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翟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