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阳泉高新区泉东产业园,山西鹏博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钻机林立,机器轰鸣。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属地单位高新区驼岭头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到项目用地需要对周边庙宇、古树进行迁移时,工作人员主动协调住建、规自、文物等部门,多次研究、确定选址、制定方案,1个月内完成了迁移工作。

  “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建设落地,高新区干部帮了大忙,他们作风务实、做事扎实,这效率真是没说的!”山西鹏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晨飞感慨道。如今,8条高性能锂离子正极材料生产线的地基工程正快速推进,这个总投资18亿元的项目,从2月落地至今,每一步都浸透着高新区工作人员的汗水。

  这样高效的服务,正是阳泉高新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高新区聚焦企业核心需求,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围绕政策落地、项目推进、难题破解等关键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干部访企问需的“小切口”,力促工作作风实现“大转变”。

  同样感受到这股服务“暖流”的,还有新入驻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山西源恒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刚入驻标准厂房,驼岭头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便主动登门。“办理环评、安评、用电报装这些手续,我们起初心里没底。”企业负责人赵越坦言,“没想到服务中心全程指导协助准备资料,各部门高效联动,帮我们‘扫清了障碍’,确保项目如期投产!”精准护航下,企业上半年即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高新区的服务并未止步于项目投产。为助力企业持续壮大,培育工业新动能,驼岭头中心强化跟踪服务,加大政策推送力度,会同区产业经济部主动提供“升规入统”专项辅导,从政策解读到数据填报,事无巨细。今年7月,该企业达到升规标准。“从项目落地到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高新区始终‘推着我们跑’。”赵越欣慰地说。

  如何让服务企业的这股“暖流”持续涌动?高新区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完善了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领导班子、各部门负责人纷纷下沉一线,将办公室“搬”到项目工地、企业车间,精准对接需求,全力排忧解难。

  “现在不是企业找上门,是我们主动找企业。”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尹向荣道出作风之变,“服务围着项目转,干部跟着问题走。一张‘问题清单’,一套‘闭环销号’机制,确保企业呼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这一机制的落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高新区各级干部已密集走访企业60余次,相继为康搏特公司打通融资渠道,缓解颐康鑫悦用工难题,并积极推进冀东水泥、多氟多等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以高效率服务保障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纵观高新区服务企业的轨迹:从鹏博新材料遇到的迁移问题,到源恒机电在发展中碰到的手续难题,从企业急需解决的融资、用工问题,到推动智能工厂建设这样的长远发展需求,阳泉高新区始终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其核心在于制度的创新与落实:通过完善领导干部包联制度,变“企业找上门”为“干部送上门”,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用务实作风培育营商环境的“良田沃土”。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应该体现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的每一个细节里。”高新区主要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面向未来,高新区将持续以作风建设实效护航企业发展,让更多市场主体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刘阳 张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