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单最害怕的就是手机没电,一没电了我就到处找充电的地方,又费时间又花钱,心里总是不踏实。”“是啊,但自从有了充电站,咱充电方便多了。”8月20日,在城区上站街道金三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名外卖员正在暖“新”充电站一边为手机充电一边聊天,社区网格员则给他们递上热水,嘱咐他们等待过程中可以稍作休息。

  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市民派送物品、饭菜,但手机电量消耗过快影响工作效率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为了解决他们的“续航焦虑”问题,城区上站街道于今年4月在辖区内设立了6个暖“新”充电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可以及时充电的地方。

  上站街道工作人员为了让快递员、外卖员在送单路上可以顺路充电,不用绕路,在选址前专门进行调研。最终,经过多番考量,上站街道工作人员决定在阳泉市泉城丽景酒店、格林豪泰阳泉城区德胜街工贸大厦快捷酒店、不误正夜台球厅、老家肉饼(南大街店)、金三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德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暖“新”充电站,用6个充电站织就一张“暖心充电网”。

  暖“新”充电站陈设简洁却十分贴心。一排排性能稳定的共享充电宝整齐排列,适配市面上各种手机型号,醒目的指引标识让有需要的外卖员、快递员能轻松找到。只要他们穿着平台工装或出示接单证明,他们就能享受每天2小时的免费充电时长。等待充电的间隙,外卖员、快递员可以阅读充电站内置物架上放置的宣传册,获取实用信息。在部分设备更完善的充电站,消暑用品、常用药品配备齐全,供快递员、外卖员使用。

  自暖“新”充电站设立以来,有效缓解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手机电量焦虑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主动回馈街道与社区,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随手做一些公益小事,及时报告身边的安全隐患。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正从服务的受益者,逐渐转变为街道、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吴琦 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