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运送木耳

吊挂的菌棒已经出耳

工人展示采收的木耳

大棚自动喷淋设备为木耳菌棒喷水

  6月23日天蒙蒙亮,郊区西南舁乡大西庄村木耳种植大棚里的工人还没开工,23个木耳种植大棚里的喷淋设施已经开始运转。伴随着“呲呲呲”的声音,细密的水雾均匀地喷向木耳菌棒。菌棒上肥嫩的鲜木耳像一朵朵小花,静待人们采摘。“大棚里的工人是早上6点进棚采摘鲜木耳。在工人开工前,俺们就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智能管控App远程控制喷淋设备为木耳菌棒喷水,可方便呢。”大西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和介绍。

  曾经主要种植苹果、玉米的大西庄村缘何开出木耳“致富花”?李永和缓缓打开了话匣子:“去年,俺们在乡里的鼓励下开始尝试菌菇种植。种植了一季羊肚菌后,俺们在农技专家的建议下选择试种木耳。这两种菌菇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合理安排时间的话,能实现一年三收。5月初放置好木耳菌棒,短短40多天菌棒就陆续出耳了。木耳的长势,出乎大家的意料。”

  木耳含有膳食纤维、多糖、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药食同源的菌类作物且烹调方式多样,深受人们喜爱。想要种出鲜嫩肥厚的木耳,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检验不同模式下种出的木耳质量、产量有何差异,大西庄村选择了两种主流的菌棒放置模式——立体吊挂模式和贴地摆放模式。“立体吊挂模式下,每个菌棒间距约2厘米,每条吊绳串连着7个菌棒,大棚的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菌棒的烂棒率相对较低。贴地摆放的木耳菌棒相互间隔8厘米左右,每个菌棒底端挖有一个小孔,小孔中塞有用于吸水的海绵。地摆栽培木耳虽然成本较低,但控制不好湿度容易出现烂棒率高、长势不均的状况。”谈起两种不同的模式,见证木耳生长全过程的李永和有了清晰的认识。

  为确保出耳质量,大西庄村选择同东北的一家知名企业合作,采用“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的模式,聘请农业技术团队全程跟进木耳种植。“从菌棒培育到间距设置,再到温湿度调控、采收手法,技术团队都为我们精细化指导。大家学中干、干中学,一步步熟悉菌菇的生长习性,积累了不少管护技巧。”大棚工人高翠英说,“现阶段,23个大棚日产鲜木耳在2000斤左右,大家感觉挺满意。”

  鲜木耳不宜长时间存放,晾干才能锁住营养成分、保存更长时间。为此,大西庄村在木耳种植大棚不远处的空地上设置了鲜木耳专用的“日光浴场”。工人将采摘下的鲜木耳迅速运往这里,鲜木耳就在网纱覆盖下开始了40多个小时的晾晒时光。“经过晾晒,10斤鲜木耳大约能出1斤干木耳。干燥阴凉的室温下,干木耳能存放1年左右。下一步,我们将一手抓品牌,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将干木耳销往更大的市场;一手抓产业链条延伸,尝试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即食木耳产品,一步一个脚印做大菌菇产业。”李永和说。郭鑫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