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料塔

  6月9日,记者走进郊区一飞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养猪自动化料塔。这座上部圆柱体、下部锥形的料塔,是养殖场实现高效喂养的关键设备。养殖场负责人、燕龛村村民史一飞介绍:“养殖场配备两座自动化料塔,一座储料20吨,另一座储料30吨。与传统养殖喂食方式相比,自动化料塔通过精准控制投喂量,既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饲料过量或不足,又减少了饲料撒漏和浪费。”

  这座养殖场,位于郊区河底镇燕龛村。2018年,刚大学毕业的史一飞怀揣着对农业养殖的浓厚兴趣,萌生了从事养殖业的念头。为了摸清门道,他多方打听、实地考察。在家人的支持下,2020年,史一飞与母亲冯春萍共同成立了郊区一飞养殖场,投身生猪养殖行业。

  养殖场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山西新大象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公司每半年会为养殖场提供1050头满月小猪,养殖场负责精心饲养。生猪长到130公斤后通过专业平台返销企业。这种稳定的合作模式,既降低了养殖风险,也让收益有了保障。

  养殖场内,32个标准化猪圈整齐排列。过去,养殖户需要每天多次搬运饲料、手动投喂,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如今,在自动化料塔的保障下,生猪喂养工作变得有条不紊。两座自动化料塔通过料槽和管道,将饲料直接输送到猪的食槽,实现了“一键投喂”,不仅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率,还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疾病风险。“刚开始接触这些自动化设备时,我心里也没底。但儿子耐心教我,现在我不仅能熟练操作,还能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调整投喂策略。”冯春萍一边熟练地操作着自动化喂料控制箱一边说。

  针对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养殖场专门定制了颗粒饲料。史一飞说:“在养殖高峰期,1050头生猪每日消耗3吨饲料。正是依靠这套自动化系统,庞大的饲料供应需求才得以高效满足。”

  为了让生猪拥有一个舒适的“家”,猪圈内共配备了8个大换气扇,确保圈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同时,半自动化机械出粪系统与漏粪地板相配合,实现了粪便的高效处理。传统养殖中,养殖户需要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清理猪圈,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因粪便滞留导致卫生问题和疾病传播风险。现在只需定期启动机械装置,粪便就会经过漏粪地板落入下方集粪沟,并由机械装置自动集中收集至化粪池,工作人员只需进行辅助操作即可。

  疫病防控是生猪养殖的重中之重。养殖场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最大程度减少外界病菌侵扰。合作公司的技术员定期上门指导,从小猪进场开始,就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为了减少病菌滋生,保障生猪健康,史一飞和冯春萍每天认真清理猪圈,每周用过硫酸氢钾对猪圈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此外,养殖场还安装了智能化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猪圈内的情况,包括猪的活动状态、进食情况、猪圈温度等数据。一旦监测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自动化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措施相结合,不仅让养殖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还为生猪的生长上了一道“保险”。“科技让养猪变得更轻松,我们更有底气了。未来,我们计划引入更多先进技术,把养殖事业做得越来越红火。”史一飞说。(梁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