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芒种,天气越发热起来,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村民王林娥却不为此发愁。“以前,村里不通水,夏天热,洗衣服、洗澡都不方便。今年好了,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水量足、水压够,热了咱冲个凉,挺方便。”王林娥笑着说。

  西头岭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厚且疏松透气。这样的立地条件为土豆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让该村成为远近闻名“土豆村”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为此,西头岭村平整土地、整修田间道路,还实施深井水入户工程、建设幸福食堂、整治人居环境,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助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生活。

  “西头岭村土层厚,但是土地却多是坡耕地,既细碎又不平整。田间道路窄,有的地方长满了杂草。这样的条件,使得人们种土豆只能靠手刨。”岔口乡到村工作大学生范东升说,“后来,村里积极推进农田改造,平整土地、拓宽田间道路。如今,村里的土地大的三五亩、小的一二亩,农机能轻松开到地里。”

  在西头岭村的库房里,各种农机应有尽有。这个是旋耕机,那个是播种机,那个是高压打药机,还有收获机……范东升如数家珍。“改造后的土地平整、集中,田间道路宽敞、通畅,农机进出、转弯、掉头都没问题。有了‘铁牛’帮忙,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起来了。”范东升说。

  水是农业之基、民生之本。农村供水设施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人们的期待。然而,西头岭村历代靠天吃水,尤其旱季十分缺水,种子没法种、生活不方便,村民干着急却没办法。2023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村里成功开凿出一眼深600余米的水井,并通过“凿山穿石”的办法,把深井水引到了山顶的高位蓄水池。2024年,西头岭村人接续奋斗,推进深井水入户工程建设。村里干群齐上阵,有的安装管道、有的回填土方,分节点推进工程建设。

  “村民种土豆、养猪都需要水,我们计划发展乡村旅游也离不开水。村里通了水,对产业发展大有好处。此外,村民不论是洗菜做饭,还是洗澡洗衣也需要水。现在,水直接通到农户家里,大家生活方便多了。”范东升说。

  西头岭村常住人口中,大部分是年过六旬的老年人。为了方便大家就餐,西头岭村建起了幸福食堂。村里整修闲置窑洞、粉刷墙面、铺设地砖,还购置了单人床、被褥、桌凳、炊具等。“我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买菜做饭成了负担。中午和晚上,我们能在这里吃饭,每顿一块钱,既方便也不贵。其他时间,大伙儿聚在一起聊聊天、下象棋,拉近了关系,充实了生活。”村民梁卯友说。

  此外,西头岭村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打造文化墙、栽植绿树……“夏天,树绿绿的,道路两边开满了花。环境好,大伙儿住着挺舒心。”村民赵艳芳说。

  基础设施完善,西头岭村产业兴,村民生活美。范东升说,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强基础、补短板,让家园宜业又宜居。(张泉东 荆建平 马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