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城市会客厅内的思想碰撞,让山西·阳泉第三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成为我市最亮眼的文化坐标。这场以“拥抱AI 激活科幻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科幻爱好者的狂欢,更解锁了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的深层价值。
科幻与科技的共生,是活动最鲜明的底色。刘慈欣所阐述的“科技拓展想象,想象启迪创新”的观点,恰是对这种关系的精准概括。从AI与创作的争议到AI是否会取代科幻作家,嘉宾们的探讨跳出技术优劣的浅层争论,直指“人的思考”——AI或许能整合资料、模拟表达,但人类的情感与独特想象始终无可替代,这种清醒认知,为科幻创作锚定了方向。
科幻作为眺望未来的窗口,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从人们的好奇心、惊奇感出发,科幻作家将前沿科技元素融入作品中,创造出既具科学性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从科幻文学馆揭牌到校园科幻科普落地,从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互动到本土创作者分享创作心得,阳泉正以科幻为“媒”,推动城市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实践。在这场实践中,科幻不是遥远的遐想,而是激活文化活力、连接现实与未来的“钥匙”。
更动人的是科幻与地域文化的深度交融。科幻作家张冉以“骨骼年轮里的微量元素”作比,点出故乡文化对创作的深层滋养;采风活动中,从藏山忠义文化到百团大战红色记忆的探寻,让科幻想象有了扎根本土的叙事根基。这正是阳泉科幻的独特之处:将工业城市的底蕴与星空的浩瀚编织在一起,让“本土”与“星空”碰撞出别样火花。
从科幻作家笔下的“宇宙社会学”,到年轻创作者孜孜探索的元宇宙叙事,科幻文学跨主题、跨领域的多元化趋势逐渐显现。繁荣科幻创作、发展科幻产业,兼具经济效益与人文效益。坚持内容和形式同步提升、虚拟和现实并联发展,方能推动科幻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范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