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阳泉,连阴雨持续“在线”,5日至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90毫米,局部超过150毫米,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在降雨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科学研判与全市上下的通力协作,拧成守护民生的“一股劲”,既展现城市应急能力的速度,更蕴含着“人民至上”的温度。

  提前预警是防汛的“先手棋”,更是群众的“安心符”。9日傍晚,市水利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阳泉市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阳泉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明确风险范围。这种多部门联合会商、精准“画像”的预警模式,让“雨未到、警先响”。

  救援一线的守望相助,更让防汛充满温情。9日的李白路(长岭路段),持续降雨导致积水围困车辆行人,消防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热心市民携手开展救助,这一幕被阳泉日报抖音账号记录下来;狮脑山西路落石挡道,交警一大队民警冒雨徒手清理落石并提示绕行。专业队伍的“冲”与普通市民的“帮”,构成了雨中最暖的协作画面,这正是我市统筹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筑牢防汛屏障的生动实践。

  多部门的协同联动,让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确保预警指令精准传递;企业、煤矿提前准备,保证安全生产;基层网格员的入户提醒,让预警信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这种“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让每一项防汛举措都落地有声。

  雨会停,但雨中的担当不会忘。从预警里的细致叮嘱,到救援时的并肩作战,每一个细节都表明:这座城,把群众安危放在了心尖上。也正是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城市在风雨里有了稳稳的底气,更让“守护安澜”成为落在实处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