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亨德像。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关狮口街,“悼太行英雄赵亨德参谋长”纪念碑上,“太行之光,浩气长存”是太行二分区司令部为赵亨德所作碑文中的一句,引后人深切缅怀其身经百战、屡建奇勋的英雄事迹。
赵亨德的一生虽短暂,但参加革命斗争近10年,最终牺牲于解放家乡的战争中。80多年来,平定人民以他为荣,其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为世人敬仰。
位于平定县城娘娘庙26号的赵亨德故居是人们缅怀革命先辈、追寻红色记忆的重要场所,1985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初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为纪念赵亨德参谋长在解放战争中所作的贡献,平定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4月19日在县城隆重举行了“纪念太行杀敌英雄赵亨德烈士牺牲35周年大会”;1985年在赵亨德烈士牺牲的地方庄窝村口建起了平定县烈士纪念馆;2017年,赵亨德烈士纪念馆迁入平定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新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精神历久弥新。赵亨德的事迹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后人的前行之路。
1922年6月6日,赵亨德出生于平定县城关镇。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卢沟桥挑起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刚满15岁的赵亨德还是一名中学生。
得知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惨况,他当即决定弃学从戎,加入“牺盟会”组织的抗日游击队,很快成长为一名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1938年5月,赵亨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由于汉奸告密,日军封抄了赵亨德的家,其父母被抓进阳泉日寇宪兵队的牢房里,经折磨70余天后双双去世。父母亲惨死,国恨家仇,更激起赵亨德奋勇杀敌的决心。
1940年百团大战打响后,他所在的新十旅二十八团向平定狼峪、寿阳张净两个相邻的日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他率领全连战士果断改变攻击路线,为破袭战打开了缺口。1942年9月,他被调到太行二分区司令部任敌工干事,组织精悍的武装工作队配合主力部队多次挫败敌“扫荡”。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他率领特务连的侦察排,在敌人控制的正太铁路沿线爆破27次,炸毁火车头7个、车皮16节,歼敌40余名,有力地配合了太行根据地人民反“扫荡”斗争。1945年1月17日,他率领武工队伏击开往北平的日军军用专列,击毙敌伪官兵60余人,缴获重要机密文件、军用物资、军需品100余驮……
抗日战争时期,赵亨德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80余次,7次身负重伤,历任战士、通讯员、班长、排长、副连长、军分区侦察参谋、营长、侦察队长、团参谋长等职,先后获得团一等奖、团级通令嘉奖、“太行区侦察一等英雄”、太行军区通令嘉奖等荣誉。
1946年,赵亨德先后参加了榆次长宁、太谷阳邑、平定锁簧等大小战斗百余次。1947年4月19日,太行二分区四十二团解放平定时,为攻克平定外围的皃石敌据点,赵亨德身先士卒、奋战前线,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
忆往昔,烽火连天,英雄喋血,赵亨德用生命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看今朝,山河无恙,盛世如斯,其故居前,丰碑之下,党员干部、群众团体和青年学生每逢清明节,肃立默哀,举办纪念活动,缅怀英雄业绩,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英雄的功勋永不磨灭,信仰的火炬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续写荣光。孟学武 郁静 张佳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