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温馨港湾。 刘胜摄
“以往累了只能随便找个地方歇脚,现在有了这个工会驿站,能吹空调、喝绿豆汤,手机没电还能充电,对我们这些工地干活的来说,真是太贴心了!”6月12日下午,在太旧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阳泉南互通工程建设工地上,正在工会驿站休息的王师傅笑着说道。进入6月,室外气温攀升,工人们在烈日下挥洒汗水,而这个直接设立在项目工地前沿的工会驿站,已然成为他们的温馨港湾,累了能歇歇脚,渴了能喝口茶。
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顺应新形势,创新推出“工会驿站+”的建站运维模式,将无形的工会组织与有形的阵地、活动载体紧密融合,打造了一批形象突出、活力充沛、影响广泛且具示范效应的综合服务站点。这些站点不仅可满足户外劳动者的基础需求,还通过多元服务,有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太旧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工会驿站,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太旧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是省、市重点工程,全长100余公里,阳泉市境内占65公里,建设周期4年。鉴于工程规模大、周期长,一线工人工作强度高、生活条件受限,今年以来,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作为,携手太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部,在阳泉南互通工程现场打造了以工会驿站为主体的“会、站、家”综合服务点。这里涵盖群众安康服务工作站、应急储备库、安全体验中心、心理驿站、党的理论创新站点等,靠前服务重点项目、贴心服务一线职工。
据市财贸金融工会主席李楠介绍,在设计阶段,市总工会便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网络的作用。不仅针对性解决筑路一线员工歇脚难、喝水难、吃饭难等问题,还拓展驿站的思想引领、健康保护、权益维护等功能,以“小切口”实现“大服务”,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成综合服务站点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让其发挥最大效用,更好地服务户外劳动者。走进24小时开放的工会驿站和群众安康工作服务站,休息区整洁有序,空调、冰箱、桌椅等硬件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安全帽、胶鞋等劳保用品,以及微波炉、饮水机等便民设备也配备到位。同时,这里还设有AED体外除颤器、急救药箱等专业救援设备。“现在正值夏天,我们服务点空调全天开放,绿豆汤不间断供应,藿香正气水、冰糖、菊花茶等防暑物资充足,大家干活累了随时能进来‘充充电’。”太旧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刘剑介绍道。除了提供基础服务,综合服务站点还设有“心灵驿站”和“阅读港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读书分享会,普及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未来,市总工会还将邀请医务人员常态化开展产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测,聘请律师定期深入项目一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及时化解劳务纠纷,全方位守护职工身心健康。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工会驿站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晋路安”数字管理平台的实时数据。据太旧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公司工会主席王锦斌介绍,依托“晋路安”数字管理平台,项目部把服务站点活动融入日常安全管理,实现了风险辨识、隐患排查等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推送风险点、区块链追踪整改,构建起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级管控与闭环管理体系,让安全管理更智能、更高效。”王锦斌说。在群防群治方面,建立了“吹哨人”和群监员制度,充分调动一线工人参与到安全排查预警工作中,通过安全隐患随手拍发现各类隐患并督促整改,有效防控事故发生,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除了将工会驿站搬进施工一线,综合服务点还包括占地689平方米的安全培训教育联合体验中心。这是一个集教育、培训、实操与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建有多媒体综合展示区、“党建+工建”文化区、安全体验区、安全教育培训区、安全实测考核区5大展区,包括触电体验、高空作业体验、密闭空间体验、VR模拟实景体验、机械伤害体验等17项安全体验项目,通过“实物展示+系统演示+模拟体验”的创新模式,提供沉浸式培训体验,以提升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课程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提升员工应急能力的重要工具。”王锦斌介绍道,“在这里,我们持续推进‘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不定期开展安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直观的安全体验达到了理论、演练与实操相结合的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让每位施工人员在不知不觉中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
目前,该综合服务点主要服务南互通施工人员。随着条件成熟将有序开放,逐渐覆盖项目全线6个标段参建的全部户外工作者,预计在施工高峰期可累计服务逾万人次。待项目竣工后,综合服务点将面向社会开放,持续发挥服务效能,让关怀与温暖惠及更多群体,彰显新时代工会组织的责任担当。“这些接地气、暖人心的举措,不仅让项目建设一线的产业工人的健康安全更有保障,也让一线职工感受到了来自‘娘家人’的温暖关怀。”李楠说。(刘鹏 郑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