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
8月15日17点过后,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程辉没有准备下班,而是忙着赶往位于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的另一个服务点。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姚白雪也收拾好东西,马不停蹄地赶往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和其他参加活动的工作人员一起通过流动的政务服务摊位为市民提供服务。
当天17点30分至20点30分,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联合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共同举办的“夜聚政务,服务万家”系列活动第二期在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开展。活动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晋东公证处、市社保中心、城区税务局等8家涉及高频业务办理的部门或单位积极参与,为逛街购物的市民群众带来了便捷、贴心的“泉好办”政务服务体验,成为商圈的“流量新焦点”。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持续擦亮“泉好办”服务品牌,推出“政企贴心会”等系列举措。“夜聚政务,服务万家”系列活动旨在解决群众办事“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让市民在休闲时间便捷办理业务;宣传政务服务新政策、新举措及线上办事渠道,提高群众对政务服务的知晓度和使用率;收集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举办的首期“夜聚政务,服务万家”活动中,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和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携手多个部门和单位,为逛夜市的市民提供不打烊的“零距离”服务。当晚,在夜市享受便捷政务咨询服务的市民多达上百人,咨询办理的业务涵盖职业介绍、不动产登记等上百个事项。
商圈是城市文化、经济、活力的缩影,是提升城市消费能级的重要载体。滨河商圈是我市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圈,也是城区的主要商圈。每到周末,滨河商圈的各个店铺内总是人头攒动,消费者络绎不绝。
“帮着看看我的养老保险待遇认证怎么弄?”“跨地域可以参保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吗?”“能不能现场办理业务?”……活动一开始,流动的政务服务摊位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就吸引了很多逛街的市民。
市民李慧梅对自己感兴趣的退休业务办理进行了咨询:“我是2026年2月退休,应该什么时候办理退休手续?”通过咨询得知,可以在退休前2个月进行咨询,1个月前办理,李慧梅高兴地说:“这样的政策宣传很实用,逛个街就把很长时间的疑问弄明白了,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在“夜聚政务,服务万家”首期活动中,寻找到困扰自己多年难题解决方案的市民赵彦明,更是特意来到此次活动现场。多年前,赵彦明购置了一套房产,原房主突然去世,因过户手续涉及跨省办理,较为复杂,一直未能办结,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与市晋东公证处进行联动,建立专项协调机制帮助他寻找解决方案。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协调,他的房屋过户问题有望在近期解决。赵彦明说:“这些工作人员都特别热情,服务非常周到,我特别感谢他们。”
近日上线运行的“泉好办惠企直通车”微信小程序是我市专为企业打造的线上诉求反映平台,企业反映问题可以不再跑窗口、不用打电话,在手机上即可一键提交。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企业服务专区的工作人员张晓娟和刘东拿着打印好的专属二维码为市民讲解,走进店铺引导商户扫描二维码,方便他们更好使用线上渠道解决问题。
今年年初,我省启动了新开办企业电子印章免费申领工作。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他们走进店铺一一进行讲解,帮助商户享受政策红利。姚白雪介绍:“电子印章的推出,可以降低企业印章的管控风险,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通过政务夜市、微信工作群、政务微课堂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将惠企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47家企业免费申领电子印章147枚。”
作为“错时+延时”服务的生动实践,“夜聚政务,服务万家”系列活动第二期选在了周末人员密集的滨河商圈,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运行管理科负责人李中正介绍:“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并增设服务点位,深化市县联动,优化办事流程、强化线上服务效能。还将积极征集群众意见,让政务服务始终紧跟群众需求,愈发暖心、贴心。”冯梦琪 张小娟/文 张泽慧/图
短 评
“错时+延时”针对性很强
“错时+延时”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这一困扰都市人群的办事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从“朝九晚五”的办公室走向人头攒动的商业区,不仅仅是服务时间的延长,更是政务服务理念的升级转型。红马甲取代了制服,摊位式的政务服务代替了办事窗口,让政务服务更具便民性和亲和力。
“夜聚政务,服务万家”活动与“泉好办”服务品牌形成联动,形成了一个实时反馈系统。在轻松的环境下,市民更愿意表达真实需求,政府部门则能够及时收集到“一手声音”。这种“线下体验+线上引导”的模式形成了闭环,实现了政务服务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突破。